第六百二十二章 焚柱毁城 收复长安(第 3/4 页)
刘备以为糜旸是来稳定他的情绪的。
可让刘备没想到的是,糜旸没有回应他的话,反而是缓缓从怀中掏出了一块玉佩。
在摇曳烛光的映照下,玉佩熠熠生辉。
而那块玉佩刘备再是熟悉不过。
“朕希望来日你能如朕当年一般,以此玉佩为信物,将朕接入长安城内。”
这是之前刘备与糜旸之间的一个承诺。
而糜旸拿出玉佩的举动,在预示着什么,刘备又岂会不知道呢?
由于内心中的激动,刘备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同时他的眼眶已经慢慢变得湿润。
“陛下,姑父,恩师。
明日我们一起回家!”
烛光影影绰绰,映照在糜旸的身上,让眼眶布满泪珠的刘备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在糜旸的背影之中,好似看到有一只麋鹿的身形在显现。
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大汉要复兴咯!
...
第二日一大早,雄浑的鼓声就在汉军大营中响起。
数万汉军在雄浑鼓声的引领下,快速穿戴好甲胄,手持武器有序的来到长安城外列阵。
对于百战精锐的汉军来说,他们知道这鼓声代表着是全面进攻的意思。
而半个多月来的僵持,也让每位汉军都知道长安城的难攻程度。
要想正面强攻下如长安这般的坚城,今日他们一定会付出极大的死伤。
但看着身前的那两道身影,他们的心中却没有半分退缩之色。
那两人,一人为天子刘备,一人为大将军糜旸。
有这二人带领,什么样的仗他们不敢打呢?
数万汉军列好一座座严密的方阵,跟在刘备与糜旸的身后不断前进。
数百步的距离无须驾马,糜旸正搀扶着刘备一步步朝着长安城走去。
紧紧环绕在他二人身周的,是一位位身形彪悍的汉将。
相比于普通士卒,许多汉将都在好奇糜旸为何会带着刘备往城下走。
眼下长安城门未破,加上陛下年老体衰,难不成大将军还要让陛下亲自冲锋不成?
可诸位汉将虽不解,但刘备前进的步伐却很坚定。
在他的眼中,长安城雄伟壮阔的城门依然挺立。
可他的手中正紧紧拽着那块玉佩,玉佩的温润触感,让刘备对糜旸有着十足的信心。
或许他随着糜旸走着走着,长安的城墙就自己倒塌了呢?
要真是如此的话,大汉倒真是天命所归了。
糜旸搀扶着刘备并未走出多久,他就带着刘备来到了一处地道口。
而当糜旸与刘备站定的时候,又有十数位提前得到吩咐的汉将,去往另外的地道口站立着。
汉军的倾巢而出自然瞒不住城内的曹彰。
在得知今日汉军要发动总攻之后,曹彰急忙调集兵力并亲自来到了城墙之上。
站在城墙上的曹彰,一眼就看到了刘备与糜旸。
而看着刘备与糜旸在前,数万汉军在后的奇怪布阵,不解深意的曹彰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难不成糜旸要亲自带着刘备,从地道一同进入长安城内不成?
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曹彰的笑声肆意且猖狂,他的大笑也引起了城墙上众多魏军的大笑。
他们的笑声顺着风声传到了城下的诸位汉将耳中。
刘备自是也是听得到的。
但就在城墙上的魏军笑声愈演愈烈的时候,糜旸从旁边接过一支火把递到了刘备的手中。
“陛下,将火把投入地道内。”
糜旸的话,让刘备愈加不解。
但他的动作却没有半分迟疑。
他从糜旸的手中接过火把,然后在数万人的注视下,将燃烧着明火的火把投入了地道之中。
而随着刘备的动作,十余处站在地道口的汉将,也纷纷将手中的火把投入了地道之中。
由于地道的构造,刘备及诸位汉将投出的火把,势必不能进入地道内太远。
可只要有数尺之远,也就足够了。
因为十余处地道口内,正满布着石脂。
静静躺在地道内部的石脂,在没遇明火时,就跟泥土一样漆黑难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