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扫墓人(第 1/3 页)
春闱大考在庆典中落幕,关武国上下的百姓在盛大的庆典中欢喜庆贺在今年的这场大考中脱颖而出的才子,至于那一夜的那场在皇城之内的演武,不过是皇帝为地方郡守们新选了一批校尉,并不在此番大考范围之内。
太武学宫一派入主月潭洲不过只为欧阳清,如今欧阳清离去,自然没有丝毫留恋,在春考落幕一月后便云游一方大界,那位老夫子仅给皇帝留下一瓶灵药,自此也是从月潭洲消失,不过倒是在临行前书信一封送到秦家老宅的府邸。
帝境修士道法通天,经历皇城一事的众多文武百官皆是感到一阵后怕,纵使在两名帝境离开,依旧恐惧,竟然有许多帝都的官员纷纷请辞或求取调令,意在远离这是非之地。
皇帝上官云崇并不因此恼怒,反倒是成人之美,借此扫荡了一批朝堂上的老人,一批新人如鱼贯江流涌入朝堂之上。只是唯有一点,储君的位置竟是没有丝毫变化,让一些原本有所期待的人顿感落寞。
虽说储君之位没有任何变化,但皇长子上官震倒是被分封为王,赐号安平王,宗室皇陵一带三郡之地归入上官震,拥兵一万五千,一举跃升为最具实力的宗室藩王。
此外,便是那早些年分封的四位异姓王,按祖宗礼制,携带家眷赶赴封地,帝都内的宅邸一应被收归朝廷,日后非有诏命不得觐见。
在此皇命颁布三日后,皇城禁军纷纷四散帝都内外,更有四周各郡守城驻军于帝都四面城郊,氛围严肃,稍有风吹草动,便是一支利箭伺候。
秦昊守在秦王府的大门前,百般无聊的看着一众侍从在母亲苏韵的指挥下将一件件行李装车,无奈的扮演着王府公子的身份,面上神情愤愤似乎有些不乐。而在秦王府的大堂中,一众吏部的三四名实权主管官员此刻与秦明、秦鼎父子说说笑笑,既是作为曾经同僚拜别秦明这位吏部主官,更是希望能在秦明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关武国以武立国,四大军界家族作为四大国柱,门下弟子获封四大异姓王侯可谓殊荣,可按照皇室的规矩,位列王侯仅代表着身份尊贵,权力并无增长,而且按照当初封王的旨意,美名其曰体谅忠臣劳苦,实则借机将封王的四大氏族手中的军权削减一半,便是连王侯亲军的规格都被压制一半,远不及宗室王侯。
权力消减,实力更被束缚在一般宗室王侯之下,若是对一般的朝臣来说其实并无影响,毕竟独此一份先例已经是彰显皇恩浩荡,若在有其他非分之想,引来宗室的那帮老人针对才叫麻烦。
可对原本就如日中天的四大军界家族来说却是不小的打击,武将立足朝堂的资本便是手中兵权的大小,如今权柄被夺,虽是依旧掌控四方疆界半数大军的指挥权力,但比之从前却是降了许多档次。
此外,王侯封地更是有重大变动。四家驻守之地按当年太祖皇帝安排,东陈北吴、西秦南黄,如此安排皆是按照四家领军特点特意为之,事实证明四家驻守四方疆界真的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守护关武国上千年安宁稳定。
只是,如今王侯封地,唯秦家依旧驻守西部三百里疆界线,陈、吴、黄三家皆是被更换驻地,擅长山林作战的吴家被调往南部平原,善攻城拔寨的陈家被调往北部山野,善平原作战的黄家则是被调往东部滩涂之地,全然被限制战力。
如此调动也是引得些许有狼子野心的郡国有些蠢蠢欲动,扬长避短,兵家之争向来注重这四字真言,可关武国皇帝如此安排说是相当于自掘坟墓也不为过,只是周边郡国虽是蠢蠢欲动但也不敢肆意妄为,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纵使三家一时间不敌周围郡国的围攻,但凭借丰富作战经验,想要扭转战局也并非难事,何况鬼知道这三家真的会如同皇帝安排一般抛下多年经营的根基奔赴新的驻地,或者说这样的变动会不会是关武国皇帝的刻意诱导,给周边的四方郡国下套。
毕竟,一个谋划许久的宗室藩王的叛乱不过短短半月便被镇压,而且两方对垒中的高手更是相互持平,以有心算无心,却难逃落败结局,不少人可认为这场叛乱是关武国皇帝上官云崇刻意为之,为捧杀当年能够和自己争夺储君之位的江王上官霍。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