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齐桓公首次屠城(第 2/3 页)
管仲把这些情况报告给齐恒公,君臣分析他们可能通过地洞,逃往他们的盟国谭国去了……
……
齐桓公命令李达点将军带领五百军士驻守此城,负责一切事物,又令管仲派人速查:因氏、工娄氏、须遂氏的下落,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接着传旨全军拔寨班师回国。
这场平遂国之乱,只经历了两天一夜就结束了。
因氏、工娄氏、须遂氏三个人,真的有上天入地之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昨夜在城破时,他们见大势已去,就通过地洞逃出城外,直往盟国谭国去了。
这三个人自从用计谋,杀灭驻遂国的齐军将士时,他们心里清楚的很,自己的力量与齐军不能相提并论,再说齐国还有背后的盟国,若是硬碰硬,自己肯定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如想复国报仇就得智取。这事就得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因自己消灭了齐的驻军,齐国必然派兵前来平叛、复仇,自己势单力薄,自然是难以抵抗,就采取了即容易训练,又有攻击力的动物——狗,来协助自己。这些狗容易训练,平时将狗食,装在打扮成齐君公子小白样子的假人脖子中,狗日复一日地去那里吃食,时间一长,自然就知道了,只有咬破那里就能吃到东西……这样就利用了,数量众多的狗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假如齐君率军前来,尽量把交战时间推到天黑时,又利用人天黑看不清的优势,以少量的人马在前挡住齐军的视线。经过多日在此训练的狗已习惯,只要从城门放出,望见齐君摸样的人,便窜上去咬人的喉咙吃东西。擒贼先擒王,所以这一群狗训练的目标是以齐君为主。
因氏、工娄氏、须遂氏心想:如果成功的话,这些狗们就能把齐君咬死,假如他齐君在众将的保护下侥幸逃脱。这第二招就是,因氏他们在杀灭齐驻军的时候,故意留下完整的兵营并打扫干净,就是想让齐君住在那里,然后,从城内地道中,直通大帐齐君睡的床下。同时,又挖了几条通向大帐外的地道,待到夜深人静时……使疲劳的、没有防备的齐君与士兵们,互不能照应,惨死在狗嘴下。
这用狗连环计定会让那齐君魂留他乡,谁知齐君的大帐内夜里加强了卫士警戒,齐君有幸又躲过一劫。
两计不成只有走最后一步,那就是三人在夜色的掩护下,从这地道里来了个金蝉脱壳之计,逃出城外……为的是留得青山在,意图东山再起。本可以带走家眷,那样怎对得起全城父老乡亲呢?
他们夜行昼停直往盟国谭国而去了。
齐恒公大军向北行军,现在正是十月里的天,大地上草枯叶黄,万树寒无色,枝枝难留叶,北风一场寒胜一场,感觉天气异常地冷。遂国人更让他格外地心寒,心里恨恨想着:如抓住因氏……一定将他们凌迟处死。齐恒公一边想着,一边率大军继续向北前进。
突然,从北边有一人骑马飞奔而来,原来是探子,他向齐恒公施礼报告说:“禀君上,因氏、工娄氏、须遂氏三人奔向谭国去了。”
“啊!”齐桓公一听到这个消息,这气不打一处来,好啊!这些可恨的仇人,去投奔你们的好友盟国谭国去了,这坏人找坏人,坏人和坏人竟然走到一起了。齐桓公二目瞪圆,心肺快要爆炸了!
接下来,一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浮现在齐桓公的脑海里:那还是自己的哥哥齐襄公即位后,他不好好管理朝政,而经常残杀忠良,大臣们感觉齐国里杀气腾腾,人人自危。自己也恐遭毒手,于那年秋末冬初的一天,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到谭国避难,因为齐国和谭国还是亲戚呢!自己去投奔姑姑家,不管怎么说也是安全的,能有一个安身之所。所以,就信心十足地直奔谭国而来,是亲三分向,总比别人近啊!二人是秘密出逃的,便把自己装扮成平常人的样子,以防被人发现,发生不测。
一路上偷偷摸摸,躲躲藏藏,吃饭和休息也不敢光明正大,从都城临淄到谭国都城,一路上二人是担惊受怕,忍饥挨饿,睡不好觉,人困马乏地来到谭国都城谭城。心想这下可好了,可有吃有喝,不愁住啦!又有谭国的保护,以后的日子不能说高枕无忧,起码来说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自己日后的长期打算,还需要密切关注齐国内部变化,再做安排。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