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中国好声音(第 2/3 页)
“具体有什么讲究吗?”老李既然来一次,好多问题都要问清楚,机会难得。
“我来说吧!”于鸿飞解释道:“既然葫芦虫具有实用和观赏两重价值,那么挑选葫芦也就应该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所谓“实用”,就是联系自己所畜养鸣虫的种类,选择适当葫芦,以利鸣虫的生长和发音。”
“葫芦有很多种类,选型不同,内部构造也有差别,而这些都是与鸣虫的种类相联系的。比如说棒子葫芦是专用畜养蝈蝈的虫具,其粗细长短,是与蝈蝈较大的体形相关的,而且它的长圆形的筒式构造,能够使蝈蝈的鸣声发生强烈的共鸣,使鸣声变得更为优美动听。”
“蝈蝈葫芦的瓢盖及铜胆,也都是根据蝈蝈的鸣声特点而设计配置的。如果用蟋蟀葫芦畜养蝈蝈,就无法充分发挥其鸣声物特点。同样用蝈蝈葫芦畜养蟋蟀,便会贻笑大方,甚至难以使蟋蟀正常地生长。葫芦与鸣虫之间的这种联系,并不什么人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历代玩虫者实际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因此,选择葫芦首先要“对路”。”
吴世襄在一旁选自己葫芦,这种费口舌的事他最不喜欢,今天他不是来出风头,开发新路子才是正事。所以主要看谁家葫芦整体水平好,有创意。
“实用的第二个含义是要结实耐用,古人曾提出挑选葫芦虫具的四字原则曰:“紫、润、坚、厚”。后两个字就是指的结实耐用。一般来说,葫芦愈厚愈结实。挑选时应该用食指探入葫芦熟得愈透愈结实,尚未熟透的葫芦晒干后也许比较厚,但不坚固。”
“检验的方法是,当年采摘的葫芦,色愈黄熟得愈透,色淡甚至发白者就没熟透。另外可以用手指敲一敲葫芦,如发音清脆明亮,似有金属之声,便是熟透结实的葫芦;若发音沉闷,甚至有“扑、扑”之声,便不结实。”
于鸿飞一边上手试验,一边介绍知识,他很享受为人师感觉,每次不亦乐乎。
“还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若发现葫芦表皮细密,光洁度高,以指甲掐无痕,便是好货;表皮结构松散,暗淡无光,一掐即有凹陷,便为劣品。最后,紧握葫芦,若稍一用力,即有变形,乃到内壁“劈啪”作响,肯定不坚固;反之,即为熟透佳品。”
小张算是三个人中资深玩家,有经验,他选择出一个葫芦,让于鸿飞掌掌眼。
“我看看!若从审美的角度挑选葫芦,要求就更高。在首先要实用的前提下,不同种类的葫芦虫具尚有各自的要求,但大略言之,不在乎形与色两端。形即葫芦的造型,要求周正而匀称,给人以美的感觉。”
“不论本长葫芦还是是范制葫芦,各个部位都要端正无偏斜。如从上部看,口很圆;从底部看,腹部的外形也要呈圆形;从侧面看,葫芦两侧的外形曲线要对称;脖要正、底部圆或平,脐眼要处在底部的最中心。”
“匀称主要指葫芦的口、脖、腹三者的粗细要协调,比例要恰如其分。另外口、盖的配置,大小厚薄应与葫芦体相匹配。一般来说,范制葫芦因属人工所至,较易达到这些要求,而本长葫芦能符合这些要求的则极少。”
“这个算是及格,但还是有些歪,你们从这里看,是不是?”
老于把葫芦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看,还真发现不少缺点。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