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葫芦娃!(第 2/3 页)
走到一个摊位前,老李站住,开始挑选葫芦,所有人都看着,看有好的没?
“选葫芦有几个秘诀,我今天交给大家”曹明也不藏私,分享经验给观众道:“好首先葫芦要干透、型好、芯正。上手要有坠手的感觉,葫芦越重密度越高,所以葫芦的生长期要长。”
“然后葫芦上手撮一下应当有圆润光滑的手感。,毕竟要在手里盘,手感很重要。老话讲究,里子要糠,有厚度,跟海绵垫似的有弹性,行话叫瓷皮糠里才好。”
曹明一边说,一边拿起一个葫芦比划着,大家纷纷学习经验。
“葫芦的皮色应当干净,必须没有一点瑕疵,要像水一样干净,行话叫一汪水。那些皮色惨白的葫芦千万不能要,因为葫芦肯定用药水浸泡过,您买回去几天就要花皮,盘一辈子也不出彩!”
“最后要拿起葫芦用鼻子问一下里子和外皮的味道,没有动过手脚的葫芦应该发出浓郁自然的葫芦香味。如葫芦里子和外皮有刺鼻的味道或者一点味道也没有的,这表明葫芦本身已经做过手脚,坚决不要!”
成熟的葫芦去皮风干后呈淡黄色,托在掌中有果实沉甸感,稍用力摇动有清脆的葫芦籽撞击葫芦内壁发出的清脆“哗哗”声,属上佳葫芦。
随着时间的流逝颜色逐渐成暗黄色,长时间日照颜色会逐渐成褐紫色,在加上收藏者长期用手赏玩,葫芦表面会有一层自然包浆,更显晶莹光洁。
“葫芦本身经过长期的把玩以后,本身的色泽会逐渐由黄变红、由红转紫,光亮润泽。这种颜色葫芦的价值必然远远高于一般葫芦。因此有的商家为了逐利的需要,作旧现象随之而生,有人想知道做旧方法吗?”
于鸿飞故作高深,挑起玩家兴趣,吴世襄撇撇嘴,和曹明对视一眼,暗笑这个老家伙挺喜欢上镜的。
看见玩家一脸期待样子,于鸿飞满意道:“最简单的是日照涂油法,将葫芦置于阳光之下,均匀地暴晒一段时间以后,在用质地细密的布料蘸上干净的核桃油均匀涂于葫芦的表面。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就可以极大地加快葫芦变色的过程,不过要想达到那种古色古香的境界还是需要经过1到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
“更快的是沸水煮色法,将葫芦放到浓红茶水、中药儿茶水或者红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温浸泡一段时间以后使色彩浸入葫芦的表皮之内。”
“最缺德还是高温油炸法,将葫芦完全浸入高温的食用油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葫芦就会变颜色,显得古色古香了。”
老李刚才接话问:“那我们怎么分辨?特别是第一种,看不出来怎么办?”
“不管如何作旧,我们依然有办法将其与真正自然变色的葫芦给区分开来。首先从颜色上看人工作旧的葫芦可能在色度上酷似自然变色的葫芦,但却没有内敛的光晕,表面的那层浮光皮生硬无比,很容易鉴别。”
“其次看葫芦的内壁,自然变色的葫芦显得比较陈旧,特别是虫具,葫芦的内壁一般会是灰黑色,并经常有虫蛀的痕迹。而人工作旧的葫芦则不然,其内壁的颜色多与外壁的色泽相同,并有侵染之相。”
“最后从葫芦各部位的着色程度来看,自然变色的葫芦各部位色泽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把玩、触摸越多的地方色泽越深,反之则越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