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历史偏移,英雄迟暮(第 2/3 页)
“大人!”余下的种家军士兵大吼一声,他们双目彷佛要喷出火来,其中两名士兵去将种师道的尸体收好。另外的士兵则冲向金国士兵。
兀术看着那几百名士兵冲过来,等到近了兀术才淡淡对身旁的人说道:“一个不留。”
西北边关离河南并不远,童贯派出的传讯兵日夜兼程沿路不断更换战马用了四天三夜才到达汴京城。看到这样的战报赵佶第一反应是暴怒,他大声斥责种师道无能,说一定要将他捉拿回汴京好生惩治。不过随后杨戬就告诉赵佶,种师道已经自杀了。留在靖夏城的种家军也被屠戮一空,兀术一个人也没留。
赵佶没有怀疑杨戬的话,他虽然不完全清楚,但他知道梁薪离开时将西厂情报组织一同带走了。现如今的朝堂之中,只有杨戬一人能解触到那个情报组织。
赵佶张了张嘴,他想问杨戬还知道哪些西北战事的细节。但是他又不太好意思问出口来,他觉得自己似乎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明明当初这个情报组织就是为他所拥有,但是他硬是将其拒之门外。
事关梁薪的事赵佶事后也多次回味,他不是个傻瓜,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也逐渐回味过来很多事。经过梁薪破道法一事后赵佶已经不像以往那么迷信,天落陨石意外发现石碑这事实在是太过于子虚乌有。自己为了这件事就迁怒于梁薪实在是对梁薪十分的不公平。
杨戬见赵佶对自己欲言又止,于是他也没隐瞒,而是开口说道:“根据可靠情报,据说此次西北边关的金国领军首帅是金国四王子兀术,他带领了金国大部分精锐士兵前来,同时他还和宗喀国余孽吐藩小王子结了盟,此次和童贯大人对战的士兵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唐羌人。
“什么?他们也掺合进来了?”赵佶心中没由来的一寒,一股浓浓的不安感从他心底升起。
宋朝建国之初,大宋周边除了西夏和辽国以外还有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那就是由吐蕃王族后裔唃厮罗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湟水流域一带建立的王国。因为历史上对这个政权的称呼很多,所以我们就姑且称它为宗喀王国。
宗喀王国、西夏、大宋这三个国家于西北一地鼎足而立,三国之间相互制衡一开始谁也奈何不了谁。不过后来大宋最先开始动心思,他们拉拢了唃厮罗一起去对付西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夏几乎被大宋压制的喘不过起来。
不过后来大宋出了一个颇具野心的天子,那就是神宗皇帝。纵观神宗皇帝一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皇帝。同时他也志存高远。只不过志存太过高远就能说是野心大,野心太大就能说是好大喜功。所以神宗皇帝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
神宗皇帝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整顿国内经济。同时就派了王韶、李宪去西北开边。这西北开边按照神宗皇帝的想法他不仅要灭了西夏,同时也要灭了宗喀王国,从此大宋一家独大。
所以说大宋的历代皇帝品性并不高尚,人家一直忠心耿耿给你当小弟替你出生入死,结果你却看中了人家那一亩三分地,翻脸就动刀子。
自大宋对宗喀王国动手后,大宋与宗喀王国就结成了世仇。神宗一朝宗喀王国和西夏联合一起抵御宋兵,所以宗喀王国并没有被灭,只不过丧失了河湟大片土地。
而赵佶登基以后先是感觉河湟驻守宋兵税收不高,同时又常常被宗喀王国以及西夏扰袭,损耗很大,于是他就将士兵撤了回来。
撤回来了赵佶又觉得自己一登基就丧失大片土地,脸上面子挂不住,于是他又让童贯和王厚去西北开边。童贯和王厚抓准机会一举灭掉宗喀王国,同时一度压的西夏龟缩国内不敢出来嚣张。所以童贯此人并非是个无能之人,相反很多事迹证明他其实是个很有能力人。
宗喀王国被灭,但烂船还有三千钉,他们一直在湟水流域临近黄河的地方活动,蛰伏十数年如今却跟金国勾搭在了一起。如今金国兵强马壮,人多势众,赵佶心里开始慌了。
在这之前赵佶虽然很会烦恼,但从未惊慌过。他深信自己是真龙天子,没有什么困难是他解决不了的。但是今日不同,赵佶慌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