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魂兮国殇(第 3/3 页)
“看来这次我是难逃一死了,不过我也洗脱了勾结洋人的罪名,秦老弟,你是条汉子,洋人马上就要攻上来了,你快走吧,要不洋人来了,你有什么闪失,我不好向杨大人交代。”
说着,聂士成缓慢地抬起双手,从腰间拔出一把清朝军官配备的六法左轮手枪,说道:
“这个你拿着防身用,快走吧。”
秦志鸿接过手枪,不知道说什么好。此时,洋人已经慢慢逼近,秦志鸿要背着聂士成一起逃走,可是聂士成推开他说道:
“不用,军人最好的死法莫过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了……”说完,聂士成就因为失血过多,没了声息。
秦志鸿也只好自己起身,收好手枪,朝北面而去。
秦志鸿在的时候,旁边清军中的拳民,也有不少的配合清军的义和团的人,就在一旁虎视眈眈,见秦志鸿走了之后,这些人就要上来对聂士成进行戮尸。但是当时形势危急,一队德国军队已经冲上了阵地,义和拳民见形势不妙,立刻就落荒而逃,后来,聂提督的尸体也由联军送交朝廷,这才免于手拳民之辱。后来聂士成本可以被抚恤,但因载漪等人的阻挠,只是“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直到光绪二十八年,才有北洋大臣袁世凯代为请恤,追赠太子少保,追谥忠节,国史馆立传。
而镇守南门的张德成因难以抵挡联军的攻势,退了下来,不日便攻克了tj。而随后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便撤退,但他虽短时间召集了几乎能召集的义和团人众,却没有准备足够的粮食,不能长期作战。于是张德成便帅人到各个村庄筹粮,却遭到了地主武装的打劫,命丧王家口镇。而曹福田率领的义和团抵抗联军失败后,也回到了家乡jh,次年被捕杀。
其实聂士成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即便当代人看来也是褒贬不一,如果说他的最大的功绩,倒不一定是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之战中跟随刘铭传在台湾作战胜利;也不见得是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平壤战役奇袭日军的小胜;更不必说至今仍争议不断的庚子国变时的指挥调度和处理了,最大功绩倒应该是——他可以说是建立中国现代陆军的第一人。
看一下他的军队,大约一万三千人,装备有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7.9毫米口径的后发毛瑟枪200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骑枪1400支,还有军官用6轮连发左轮手枪和少量的温彻斯特、哈齐开斯等步枪与骑枪。此外,还有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2挺,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16门、60毫米口径的7磅后装炮32门、57毫米口径的6磅格鲁森速射炮32门,这些炮每分钟都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另外还装备了37毫米口径的2磅克虏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径的20磅后装炮等。
最关键的是,他使用了近代陆军的步炮结合的作战模式,而真正的将中国快马弯刀的骑兵模式送入坟墓。
而追究一下聂士成的死因,与其说是被八国联军打死,或者被义和团害死,倒不如说是死于政治斗争。
当时的中国,有主战派,有主和派,一方想着利用义和团抵抗外辱,最后抛弃他们,一方想着隐忍以图后作,而聂士成,却是主战派里面反对义和团的人,所以他在洋人,主和派和主战派中间都是个另类,或者叫做对立者,那么悲剧也就无可避免了。——这样的人,岳飞是,袁崇焕是,聂士成——也是。但是比之前二者,聂士成却在最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那就是战死沙场也不让政治斗争的反对派补最后一刀,所以三者都是英雄,而只有聂士成可以叫做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