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禅房茶话(第 2/3 页)
“大师,哦不对,应该是当初的孟海昌,他到了山林中。遇见了一名曾经和自己一起战斗过的,但是却不相识的谢云海,确切地说,他们此时此刻也不相识,只不过是一起才山林中谋生罢了。但是双方却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底细,不过这也无所谓。只不过是为了一起生存为伴,聊胜于无嘛。”
觉慧大师点头表示同意。秦箫接着说道:“可是日子并不平静,其实这个谢云海已经受伤,伤口虽浅,只是被一片弹片擦破了皮,可是伤口却化脓,于是你就用你随身带着的七灵花散为他治好了伤。”
觉慧大师又是点头,这次却是幅度很大,因为他也找到了一个秦箫为什么会判断自己就是孟海昌的一个证据。
秦箫接着侃侃而谈道:“好景不长,其实也说不上好景了,因为没有人在深山会觉得这种日子是好的,但是对于长期与世隔绝的人来说,一旦习惯了这种封闭的生活,反而害怕遇见生人。”
此时,觉慧大师忍不住打断了秦箫,说道:“秦箫小友,你的这番话真的让我佩服,我没想到你竟能从一个简单的基本可以说是故事中看到当时我们两个人的心态,恕我直言,我如今也未必能做到,这点我实在是不能不佩服。”
苏小曼听到这话,不禁看了看秦箫,秦箫见苏小曼摇头,也有些得意,也故意耷拉着眼皮,不屑一顾地看了看苏小曼,然后苏小曼见状是一撇嘴,整个过程也是一瞬而过,觉慧大师看到了自然也当做没看到。秦箫接着说道:
“过奖了大师,这对在深山中为伴的战友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生活,可是建国后虽然退居台湾,但是委员长仍不死心,就派出也预先潜伏了许多特务在大陆,而新中国政府的措施也很直接,就是清查,这包括深山老林,这使得很多特务无处藏身。您二人当时也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巡山,而被迫分开,谢云海跑到了更深的深山,而你却被赶到了太行山脉的余脉。谢云海之后被我发现,自不必说,而觉慧大师,也就是当时的孟海昌,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闯进了五台县内,也就是您当时的老长官——阎锡山的老家。但是你不敢回去去找谢云海,害怕被抓,但是又不敢再想与世人相处,于是在你面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家为僧了。”
觉慧大师答道:“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秦箫却问觉慧大师道:“大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您说过,我不明白的可以由您指正,就是你当初又没有觉得时局已经没有希望,有的话,具体是什么时候。”
觉慧大师道:“就是此时,否则我也不会出家为僧。”
秦箫点头,他也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继续说道:“也就是这个时候,你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才开始觉得拿着秘方始终是个难解的心结,所以,这才决定要还给秦家,但是自己身在鲁西五台山。没有能力确切地说是没有好的政治环境去鲁东,于是,你平日研究佛法,还有我们的秘方,并且还以此来救助周围的人。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但是也没有出卖秦家人透露秘方给任何人。”
秦箫又是端坐了下,继续说道:“终于你的来了机会,当时整个中国的政治禁锢已经解开,于是你下山离开五台,来到了鲁东,但是却不敢面对秦家人,当然还有邱恒水,于是你还是选择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悄悄地把秘方的信息写成一封信。放回了邱家密洞。”
觉慧大师不禁有些纳闷,说道:“你是怎么知道我没有早早地把信放回洞中呢?难道你看得出这纸张的年份?”
听了这话,秦箫笑了,说道:“大师真是高抬我了,我又不是什么装裱高手,怎么会知道纸张的年份,因为我从家谱中得知,我父亲当年曾经跟着我的外曾祖父,也就是您的岳父大人邱恒水进去过密洞,但是是十年动荡时期。因为我的爷爷到黄河出夫回来,双脚溃烂,险些残疾,最后利用洞中存的药材做成七灵花散。这才治好了双脚的病。那个时候您如果把信带到的话,可能现在就不用我在这儿问您要了。所以我判断,您就是****后才来放的信件。”
觉慧大师恍然大悟,说道:“小友,我十分感兴趣,您接着说。”
秦箫接着说道:“但是我还知道。你曾经有段时间离开过五台山几年,但是我实在不清楚是为什么?”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