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日军的危机(求订阅!)(第 1/2 页)
对于这部分士兵必须加紧时间训练,让他们适应绥察军区的训练模式,最快形成战斗力。
好在这些人都是北方人,身体素质还行,最起码绝大多数的身板都比日本兵强,相信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上战场了。如果能打几个打胜仗,这些兵员就有成为精锐的潜质。
此外就是特战队的事情。南下武汉受损最严重的便是特战大队了,走的时候三百多人,等回到归绥的时候只剩下一百二十余人了,其中还包括三十多个伤员。如此算下来这次南下作战特战大队伤亡在70%以上。
正因为如此,还没等部队整编,马铮就命令铁牛在全军范围内挑人,补充并且扩编特战大队,这一次马铮决定将特战大队扩编到五百人。
训练一支特战队所要消耗的资源是惊人的。以绥察军区现在是实力也只能训练如此规模的特战队,再多了恐怕就承受不了了。好在现在铁牛基本上可以独当一面了,因此在挑人以及接下来的训练中并不需要马铮操心。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马铮最关心的还是军工建设,这关系到绥察军区能走多远。
现在毕竟不同于以前了,以前部队兵员少规模小,一次小胜缴获的物资就可以让部队支撑一段时间,尤其是弹药。但是现在部队已经扩编到了六万余人,哪怕每个士兵每人只携带十发子弹,那也有六十万发。更不要说马铮规定部队作战每位士兵至少要携带120发步枪弹。机枪至少要携带五个基数的弹药,如此算下来就是上千万发子弹,单靠缴获根本就不可能维持部队的消耗。
正因为如此,马铮特意申请组建了军工部。军工部的核心单位就是位于苏木山深处的兵工厂,但是苏木山位于兴和、丰镇以及天镇之间,距离日军防区实在是太近,因此马铮正和云鉴商量着要不要将兵工厂迁移到归绥或者是卓资山一带,毕竟这里不但交通发达,而且还地处绥察军区腹地,日军想要摸进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经过商议。马铮最终决定在卓资山建立新的兵工厂,同时在归绥以北的武川县境内建立钢铁厂。马铮知道武川一带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金铁为主,而且日本人之前曾在武川的哈拉哈少乡建立过一个小型的钢铁厂。现在钢铁厂落到了绥察军区手里,只要派人过去开工生产就可以了,倒是省了马铮不少事情。
有了兵工厂,有了厂,但是想要生产出来合格的子弹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生产火药的火药厂以及配套的电厂等。因此军工部在马铮的指示下是全力开动,四处招人,四处建厂。
好在军工部部长冯安此人履历不凡,曾经是国民政府金陵枪炮制造局的负责人,同时还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这次南下作战的时候正好被马铮遇到了,随后就被马铮说动,后来直接跟着马铮北上来到了归绥。
而马铮也没有让他失望,直接向延安方面推荐冯安担任绥察军区军工部部长一职,同时还直接从军区紧张的经费中挤出100万大洋供他建厂。
马铮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让军工厂生产的弹药满足部队平时训练和作战所需,至于枪支和火炮则是可以慢慢来。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