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白若木(第 1/2 页)
净国西北部边界以外,有衡石山,山上有一棵神树,名为若木,青叶赤华,光照昆仑。
——————————————————————————————————————————————
麟嘉十九年二月,黎国迎亲的队伍穿过了净国的边境,进入了黎国。黎国风貌与净国相差甚远,一望无际的大漠,广阔无边的草原,风沙吹拂这这片土地,日日磨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城镇分布在绿洲的旁边,一个接着一个,构成了一条行商大道。白若木带着已经改名为庄静的陈家小姐就行走在这条路上。庄静今年十五岁,柔弱纤美,在祗州拜别双亲和兄长时哭成了一个泪人。此后一路走来,她也不太多言语,真是人如其名,是个安静的姑娘。
“报告先生,前方已到洛水,需准备登船。”前方随从来报。白若木吩咐属下,准备登船。洛水是流经黎善两国境内的一条主干河流,河面开阔,水流湍急。船已经在水边等待他们,众人登上船,向河对岸驶去。
庄静站在栏边沉思状,突然间身子晃了晃。“不好!是要寻短见么?!”白若木知道在净国和善国人看来远嫁黎国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黎国被描绘成一个野蛮荒凉的地方,黎国人自然都是一群没开化的蛮人。白若木完全能够理解庄静求死的心,但他不能让她死,这会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他立刻飞身上前,将她推向内侧。力度有些大,庄静没站稳,坐在了地上。白若木伸出手拉起她,轻声说:“公主,黎国没有那么可怕,不至于宁死也不去。”
庄静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低头捂着嘴笑了。“白先生,静儿没有寻死之心,刚刚没站稳。”她转过身望向滚滚河水,继续说道:“父亲曾经教导,言必信,行必果,我既然答应来和亲,就不会逃避我的责任。而且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谢过先生关怀。”
白若木赞许地看着她,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但依然添了句嘱咐:“公主,河上风大,还是去船舱里歇着吧。”
白若木目送着庄静进入船舱,回想着他最初见到她的时候。他是黎国特使,拜见要嫁来黎国的净国公主,她是一个很稚嫩的小姑娘,有些羞涩,十分紧张。他教她黎国的习俗和风物,向她描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分别时她向他笑了笑,说:“有先生在,静儿的生活应该会好很多。”今日再见,她已是成熟不少,颇有一国公主的气度和风范,只是仍然无法掩饰眼底孤身远嫁的落寞与哀伤。白若木知道她自愿来和亲是为着兄长的病情,对她有几分敬佩与怜惜。正所谓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她此生恐怕都见不着她的亲人了。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将金色的余晖撒在河面上,整条洛水都映着金光。天边的云彩呈现出金粉红蓝紫等等不同的色彩,蔚为壮观。庄静从船舱中走出,望向那一轮红日,转身问白若木:“白先生,这就是长河落日圆么。”白若木点了点头。庄静看着这美景,展颜一笑。白若木看着她的笑容,颇感欣慰。他喜欢看到女子笑,尤其是那种温暖而和煦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许多年前,他遇见了一个小姑娘。那小姑娘每天都会经过他身旁,每次走过的时候都会对他笑,那笑容纯真而美好。他就看着那小姑娘笑着笑着变成了大姑娘,仍然走过的时候会对他笑,有的时候会偷偷地和他说话,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他是多想再看到那样的笑容啊。
船靠岸了。因天色已晚,白若木安排众人在船上休息,第二日清晨再出发。夜半时分,他听见甲板上有动静。他起身走出来,看见庄静正凭栏远眺,他轻轻咳了两声。
庄静回过头看着他,眼睛忽闪忽闪的,映出月光。“白先生,我只是想家了,有点难受,出来透透气。没想到今晚的月色这么好,就多看会儿。”白若木点点头,站在一旁。“白先生,你是特意出来保护我的吗?”她用的词是保护而不是监视,白若木感觉到这姑娘的善意。他摇了摇头:“公主不需要保护,在下也只不过是出来赏月而已。”庄静浅浅地笑着,也不言语。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甲板上看着那轮高悬的明月。
过了不久,白若木终于开口提醒庄静夜色已深,风寒露重。庄静温顺地走回船舱。二人分别前,她有些羞涩地告诉白若木,这是她第一次单独和男子一起赏月。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