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七章 奇葩的存在(第 3/4 页)
对低学历者的偏见,使得大部分高学历者都不愿与金允浩为伍。
两种原因共同影响下,才出现学术界对金允浩和微表情学的冷淡态度。
但是与学术界不同,司法界对于微表情学的出现,却是持支持态度。
首先,金允浩是司法界的人,自己人当然要支持自己人。
其次,学术界和司法界存在严重的隔阂。
学术界经常批判司法裁决缺乏理论性。
而司法界认为,学术界对司法裁决的批判往往过于理论性,很多法官对这些学术话语不予理会,认为其晦涩难懂且脱离实际。
说白了,两者的隔阂主要源自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矛盾。
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双方隔空论战。
既然你们学术界批判。那我们司法界就支持。
同样是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司法界相关人士大力支持金允浩和他推广的微表情学。
一位资深司法工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微表情学有助于识别说谎行为,在刑侦工作中,可以发挥很大参考作用。所以,这门学科理当应该受到重视和普及。”
一位官发也表自己的看法:“虽然微表情学不能直接作为证据被法庭采纳。但是人们却不可以忽视其存在的价值。
它可以为刑侦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缩短办案时间,节省司法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门学科是有很大社会价值的。
另外,我个人料想,在遇到重大紧急案件时,微表情学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受到恐怖威胁时,快速辨别嫌疑人说谎行为意义重大。”
司法界相关人士在表达对金允浩支持时。往往描绘微表情学的实际应用前景,更形象、易懂,更便于民众接受。
因此,虽然司法界力量相对较弱,但却能跟学术界战个平分秋色。
一时间,关于是否应该推广微表情学的讨论,甚嚣尘上。
双方展开大规模辩论,互不相让。好不热闹,也在无形中帮助微表情学做了一次免费推广。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一封来自美国心理学会的邀请函,打破了这种平衡。
美国心里学会是美国最权威的心理学学术组织,是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主要成员,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组织,拥有近20万会员。
这种国际性学术大会发来邀请函。韩国学术界自然极其重视。
美国心里学会每年举行一次交流大会,期间会有超过1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会员参与。
往年,美国心里学会邀请韩国参加大会的人数都是固定的,可这次,人数却增加了一位。且点名邀请金允浩参加。
看到这份邀请函后,韩国学术界一片哗然。尤其是韩国心理学界,更是炸锅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