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汤巫奇遇(第 1/4 页)
一大早张量山驾着马车往东北继续前进,沿途向人询问汤巫山的位置和小川高要的下落。大约10点中左右张量山看见左边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山丘,张量山在路边找了个黔首问了,证实那里就是汤巫山。相传有殷汤时期的遗民隐居在此,其中有一个巫医很有名故此得名。现在还有一名隐士住在那里。张量山和吕素分析小川和高要极有可能是去拜访那为隐士了。
按照那黔首的指点,张量山和吕素下了这秦代的高速公路,沿着长满荒草的土路走了足足一个钟头才到达这汤巫山的脚下。这山脚的竹林中果然有一座竹篱笆围起来的院落。里面有几座茅庐张量山笑道:“这是茅庐嘛,我们可不要三顾茅庐啊!”吕素急着想见小川,不等张量山停稳马车就自己跳下车跑进院子。嘴里喊着:“小川!小川!”张量山笑呵呵的停下马车把马系好。看着茅庐前闲庭信步的几只白鹅,心想人家夫妻团聚就不打扰了。他拿出水壶斜靠着马车休息,准备等会再去看看这两个早他两天失踪却比他早来秦国两年的穿越者。
吕素跑进院子,推开茅庐的门连喊了几声:“小川!小川!我是素素啊!你在哪里?”她喊了几声都没人答应,正在奇怪的时候,一个小书童抱着一捆柴火从后院走了过来。
书童问吕素:“请问这位小姐,你找谁?”
吕素见到有人连忙回头:“这位小哥,请问是不是有一位易小川易公子来过?”
书童把柴火放到灶台边然后说:“是不是一位个子高高尖脸的年青人?和一个叫高要的圆头圆脑的人一起。”
吕素喜道:“正是!他在哪里?快带我见他!”
书童皱着眉头说:“他们一个月前就走了。”
吕素昏:“啊!你不会认错人了吧。”她拉着书童跑到院外,张量山正在马车上整理行李。
张量山背对车外撇了一眼,只看见吕素拉了个人跑出来,以为那人就是易小川,就说:“吕姑娘,你的行李我整理好了。”说着就拿了个包袱,抱着番茄盆栽跳下车来,他看了那书童一眼:“咦?吕姑娘他就是你相公吗?”心说:不对呀,这还是个孩子嘛,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难道是同名同姓的?
吕素急道:“不是的,小山哥哥你快把棋盘给他看看,是不是小川他们来过。”
张量山知道有问题了,就放回包袱和盆栽,取了那棋盘给书童看。
那书童看了小川和高要的头像连忙点头:“这画画的极像,一个月前来的就是他们!不过他们已经走了。”
吕素都快哭了,张量山连忙拉过书童:“到底怎么回事?”
书童却不紧不慢的说:“不急,请二位进院再说。”接着引二人坐到院子中的石桌旁,接着给二人上了茶,才把易小川好高要一个月前拜访的经历讲给他们听。
原来,当易小川和高要兴冲冲的赶到茅庐时,却得知书童的师父两个月前出去云游了。易小川和高要没有得到宝盒,却有了甲子之约。
张量山听得是满脸黑线,心想:什么宝盒嘛!一定是个像吕筱芳的标本盒的东西。甲子之约?忽悠吧,秦代人的寿命一般才40多岁。60年只怕都死光了。随手摘下头巾挠挠头,那书童见了张量山的短发大吃一惊,仔细的盯着张量山看。张量山习惯了到也不以为意。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