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广安门事件(第 3/3 页)
他忙着加强南苑的防空力量。小路跟佟麟阁提出空袭的危险,把佟麟阁惊出一身汗,道:“那你有什么办法?我的防空洞还不够?”
小路道:“不够。需要做的是,第一,把大量非战斗人员放到战斗位置,给他们枪,投入战斗。很多位置没人,容易攻破。第二,调十六挺机枪在四个角做防空武装。我来训练他们如何打飞机。第三,把指挥机关分散,特别是通讯器材,分散布置在几处,防止一个飞机炸弹把全部通讯器材都炸坏了。第四,食物,连夜准备三天的干粮分给所有人。”
佟麟阁道:“参谋,马上执行!”
到了27日晚,小路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今,因为他的到来,情事有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大的形势有些差异,东北进关铁路被破坏,运兵和战争物资运输被迟滞,日本的战争变得不顺利,不能长期坚持。宋哲元提前命令各个部队加强戒备,加强军备,而且他自己的战心坚定了一些。历史上,宋哲元被大量汉奸围绕,这些个所谓主和派不停地跟他灌输维持现状的主张,加上南京也不是很坚定,他一直认为现状是可以维持的。
第二个变化,南苑的布防发生了变化。原来大量的非战斗人员进入了战斗位置,各种器材都分散开了,防空力量建立起来了。虽然只有机枪,终归比没有好一些。
第三个变化,南苑的撤退路线有所讨论。原定的撤退路线是沿大红门向北进北平。小路建议向东南绕道,或者进北平,或者干脆一走了之。关于撤退路线,指挥人员还有些争议,大多数指挥员还是坚持原定路线。
佟麟阁和赵登禹也坚持原路,不过答应小路可以带领一支军队探其他撤退路线路。
第四个变化,是最合小路心意的,那就是学生兵的素质有所变化,军事速成训练练到了一定的效果。比起钱金鑫这些百战老兵相差甚远,但是比起原来的他们确实翻了个身。另外,学生兵里面的党组织活动更加频繁,很多人完全认可了抗联的人。这当然和东北抗联知名度有关。
大战就要开始了。
******
1,南苑军营里军队虽然多,但是有大量非战斗人员。
2,广安门事件事件实际上是日本人全面进攻的开始。广安门事件中有一个军官被打死。廊坊事件使得日本人拔掉了北平西部的一个钉子,全面进攻北平条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