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实业天才卢作孚(第 2/3 页)
卢作孚的运筹能力很强:宜昌至重庆,整个运输划分为三段航行。即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至重庆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按照吃水深度、马力大小把船分开,在三段运输。大船在下游,川江的船在上游。货物运费只收平时的一成。
这是十分聪明的运输方法。三斗坪距离宜昌虽然不远,但已经在三峡里,飞机轰炸困难,陆军也不能到达,是修建三峡大坝的最佳地点,更是转运物资的最佳地点,货物暂时存放于此,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客运方面,他对客运舱实行“座票制”,将二等舱铺位一律改为座票,可增加一倍以上的客运量。同时降低收费,公教人员实行半费,难童免费。
为了避免运费的争议,民生和辅贤主动降低运费,一吨只收三十元,为外国船运费的一成。英国轮船公司除了少数外国工厂,没有中国工厂租用他们的船。英国船太贵了。
争取时间方面,三峡航段不能夜航,要求各船利用夜晚装卸,白天航行。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同时征用民间木船850余只,运载轻型物资。
计划说完,卢作孚道:“只要大家团结合作,按照我的计划,我们一定能在枯水期到来的四十天里把所有的人和货物运走!”
会场里突然响起掌声。
卢作孚道:“停止交涉,办理运输!”
所有人立刻返回,整理人员货物,整理船只。卢作孚的计划立刻传遍了宜昌,整个城市离开恢复了信心,秩序一下子就回来了。
1938年10月24日,第一艘满载着物资和人员的轮船启航,开出宜昌港。几百名孤儿难童在卢作孚亲自护送下第一批上船。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他们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的情景,岸边观者无不为之感动。
历史上最伟大的撤退开始了。这一次宜昌大撤退,完全可以和敦刻尔克撤退媲美,其难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困难在于,江水航道狭窄,水浅流急,比英伦海峡航道困难百倍。
另外的大困难是,宜昌撤退运输的是物资,难民,军队,政府人员,不仅仅是军队而已。这些人远远不如军队有秩序。
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要求有限占有运输资源。普通民众等待一张船票,多日风吹日晒雨淋而不可得,孩子哭,老婆叫,难度何其大。
轮船木船不停地在峡江来回穿梭,卢作孚每天都要到宜昌各个码头,亲自了解船只航行情况,深夜他还要到江边各个码头去检查装货情况。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