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斗诗(第 2/4 页)
曹操流露出自信的笑容,面庞肃穆的时候,眼睛就开始发亮了,道:“曹这一首。取自乐府题材“陌上桑”。”
秦峰闻言知意,汉朝的乐府诗篇就是许多种文本格式,也可称呼为词牌名,陌上桑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同后世里面的七言绝句,五言诗一样。大家听到格式,就知道押的什么韵,用的多少字。
众人来了兴致,大雪纷纷中,曹操也来了兴致,就用低沉的声音开始吟唱,“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此诗一出,满堂皆静。
这首诗的含义是: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他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
这时候的曹操,已经隐隐觉察出,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他欲意力挽狂澜。然而士人掌权者,多依旧沉迷在个人塑造的了理想国之中。。
此诗,曹操有感而发,一方面,他雄心壮志,要建立他心中的理想国。另一方面,又嘲讽当下昏庸之人,不顾残酷的现实,依旧纸醉金迷在幻想的理想国之中。
似乎卢植蔡邕等人只是听出曹操的措辞精美,押韵合辙,颇具文采。都没有听出曹操诗中,蕴含的诸多对世事的内在含义。
唯有荀彧听出了里面的含义,不禁击节而叹,“好诗,好诗!曹大人佳作,不亚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众人听到荀彧的点评后,回想他们的诗,脸红。
然而,众人个个击节赞叹,“好诗,好诗!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不愧是曹孟德,此等佳作,可流芳。”
谁知曹操没有笑意,望着众人心里冷哼一声,一抱拳,就坐下来了。唯独对荀彧露出笑容,道:“文若之才还在曹操之上,可愿与曹操一起,匡扶汉室,报国安民?”
原来曹操发现唯有荀彧听出他的心声,因此忍不住抛出了橄榄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