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农乐(2)(第 2/2 页)
卫章看着两个老家伙筋疲力尽的钻进了官轿里,便回头吩咐贺熙:“把所有证词供词都封存,等明天两位老大人休息好了再继续。”
贺熙答应着转身的同时无奈的摇了摇头。夫人不在家,老大这整死人不偿命的势头是无人能挡啊!
蜗居小庄,姚燕语已经在这里住了四天了。
这四天里,她把小庄的农田药田大致都转了一圈,大云北方的气候干燥,能种的药材不多。为了应急,姚燕语花费不少银子建造了温棚,只挑拣一些贵重且经常急用的药材重在这边。剩下的农田依然种粮食蔬菜,加上牧月小庄两处的土地,庄子上每年产的燕麦,稻米,各色黍米等尽够府中之用了。
当然,卫章名下也有不少良田,那些粮食则被姚燕语一分为二,一小部分收进了粮仓,大部分都送去了粮铺,直接换成了银子。
对于这种做法很多人都表示不解,民以食为天,大云朝人上至皇上下至佃户,几乎人人屯粮,像姚燕语这种只顾当年吃用,不管明年的,还真是少见。
当然,姚燕语有她自己的想法,身为一个从物质高度流通的现代社会过来的人,她更注重物品的流通。粮食自然也算在内。粮仓里虫吃鼠咬不说,每年连阴天就算仓库不漏水,地面返潮粮食同样会大批的霉烂,与其让粮食放在仓库里长毛还不如卖给商家。
对于这些事情卫章全凭姚燕语做主,自然不管不问。长矛倒是斗胆提了一句,被卫章一句:“去请示夫人”给打发回来。
卫章寻到蜗居小庄时,姚燕语正坐在谷场旁边看着十几个农妇在打谷。
金黄的谷穗被剪下来摊在太阳底下晒,晒干了再用石磙碾,念过后再借着秋风把饱满的谷粒和秕谷分出来,谷子就可以装袋了。之后再去石磨上碾成米,就可以煮粥喝了。
姚燕语上下两辈子都没参与过这种农事活动,一时见了非常好奇,不但她好奇,还专门教人回家把凌霄也接了来,让这小子也见见煮粥的米是从怎么来的。
明媚的阳光照在谷场上,农妇们一边干活一边说笑。谷场旁边一棵栗子树下摆了一张前朝风格的矮榻,鬼脸黄花梨木料,精致的雕花已经磨得十分光滑。
矮榻背后有雕花屏风挡住了背后来风,跟前摆了一张小圆几,上面有风干栗子,花生,苹果,鸭梨。再往前,一只红泥小炉上放着一只铫子,里面的水已经咕咕作响。
姚燕语靠在榻上,一手扶着自己隆起的肚子,一手捏着凌霄的小脚丫子。凌霄也学着她的样子靠在一只大软枕上,双手抱着个风干栗子在哪里啃,姚燕语则耐心的教他读《悯农》,凌霄一边啃一边跟着学,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兴致正浓。
卫章来的时候想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他见过姚燕语各种各样的时候,给人治病时候的果断决绝,面对危险时的冷静自持,以及在他怀里如小女儿般的娇痴……
她的各种样子都深刻在他的心底,却唯独没有这样的她。
此时的她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慵懒而圣洁。隆起的肚子,旁边咿呀学诗的孩子,背后茂密的栗子树枝叶间隙里透过来的金色阳光,端庄大气的花梨木家私,红泥小炉,花果香茶,以及谷场上农妇的笑声混合着新熟的谷香……
这一切像是一幅绚烂的画卷,美好的让卫章不忍上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