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95章 不断试探朝廷的底线(第 2/3 页)

    “但我主志在天下,今岁明廷无道,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皆易子而食求活不得,正乃天罪之时,我主人中之龙,当为天下计,以一省之百姓,活天下人也。”

    “我主素以黎民为基业,叫那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尽皆一扫而空,黎民无不欢欣鼓舞,古今未曾有所耳闻,主公乃古往今来第一人也,臣等无一不拜服于主公麾下,甘为驱使。”

    “此则偏颇所在,素闻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尔等区区地方豪强,鼠目寸光者,不识时务,妄图抗拒天兵,但天下豪强何其之多也,主公何不遣派贼寇官军者,行借刀杀人计,屠戮地方豪强,主公大军随后进驻,黎民必感恩戴德,莫不相忘。”

    说道这里,许意夫跪倒在地,神情诚恳的拜服道,“请主公为天下黎民计,为社稷苍生计,为祖宗基业计,行驱狼吞虎之计,待时机成熟,一举鼎定天下!”

    “请主公行驱狼吞虎之计,一举鼎定天下!”

    那些个大将,听得是热血沸腾,各个拜倒在地。

    ……

    崇祯五年二月二十七日,李璟在西安设招闻台,选派熟读诗文,通晓笔墨着入,地方民众但凡有侥幸未死着,念过几年私塾着,莫不相从,一时间各州各府均设亲民官与胥吏,管辖地方。

    同日,李璟在西安各文武大臣劝诫之下,决意聚拢兵马操练,克日准备东渡黄河,实施驱狼吞虎之计,准备借助流民和山东叛军之手对付朝廷。

    而山西代州宁武副总兵郑仁宝发五千民夫,于淳县东南角原清河李氏一族聚居东面,兴建陵墓,以原慧济寺改显圣寺,下西南五里,建永昌王陵,尊李璟之父李氏先住为永昌王爵,以大明王爵之礼修建寝陵。

    动作甚大,以至于远在代县的三边总督张凤翼也有所耳闻,顿时大惊失色,先是派人查探虚实,可是被乞活军第二镇官兵牢牢监视,不得接近王陵附近,但听闻风言,便知其超出朝廷规格。

    以追封李氏先主者,为山西都司指挥佥事,为正四品官员,身前规制,死后下葬均有规定,但发五千民夫修建,必定是大大的逾越,但掌握不到证据,故而怒招郑仁宝赶赴代县质问。

    “来啊!各都进入代县之后,将总督衙门团团围住,休走了一人。”

    郑仁宝也是奉了李璟之命,以王爵陵墓之地来一步步试探朝廷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毕竟他行事需要名义,而区区一个征西将军衔,如今已经不能满足于他了,便说以宁武总兵李登高,如若按照以往,转任征西将军府长史,岂不是自降身份?

    故而,朝廷欲派张凤翼住持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剿匪总督,那空缺出来的三边总督的职务,该交给谁呢?

    再延伸下去,就是陕西布政使司,如今都被李璟的人给占完了,退?!

    想都别想,李璟想退,跟着他的那群人也不会退,更别提他自己也不愿意退让了,既然乞活军数十万兵将不愿退,那就只能朝廷退让了,或者两方就当没这回事,仍旧维系着陕西的局势不变。

    但只要李璟率军进入山西,这层窗户纸就算捅破了,要么朝廷册封李璟全权陕西事,要么就是李璟彻底自立,然后和山西流寇汇合,直抵京师,与大明朝廷决裂。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红楼琏二爷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寒门崛起 晋末长剑 蜀汉之庄稼汉 大唐腾飞之路 大明烟火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世子妃 江湖三女侠 儒道之天下霸主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明末:帝国崛起 古龙文集·小李飞刀(全9册) 活埋大清朝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雄兵连之堕落天使 斗罗:我成了白月光 我舍友变成美少女了 大唐风流军师 希腊神话 遮天:从太阳之体开始 重生第一甜:偏执墨少的掌中娇 北齐怪谈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