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日本银多为罪(第 3/4 页)
源源不断的铸造银币,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货币流通总量大约有多少?”刘钧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流通量,主要说的还是百姓和商铺商行里的现金。
货币的流通量对于国家经济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朝廷开印了银元券之后。以前唐宋之时主要使用铜钱,但铜一直欠缺,铜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铜价一直居高不下,朝廷铸铜钱,实际成本比币值高,铸的越多越亏本。
而且正因为铜钱价高,因此总有人把铜钱收集后熔铸成铜器出售,然后得数倍之利。这结果就是,唐宋之时,天下一直钱紧。比如后世说到唐朝贞观之时,总说贞观富足,斗米不过两三钱。
实际上这不是富足,贞观之时,刚经历隋末乱世,天下人口减员严重,经济崩溃。当时斗米两钱,不是富足,而是出现严重的钱荒。钱荒时,铜钱的购买力升高,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经济发展受阻。
有唐一代,钱荒一直困扰着唐朝,唐朝甚至不得不钱帛兼行,甚至粮食和布匹也经常做为实物货币。朝廷甚至规定,禁止钱出界,十贯以上一律用帛不用铜钱。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可同样受因于钱荒,最后不得不出现短陌支付,以及四川的铁钱以及最终的交子问世。
宋代时的铜钱流通总量,据说是两亿五千六百贯。一文钱一枚,一贯千枚,这意味着高达两千五百六十亿枚铜钱之多。
陆维章面对皇帝的提问,给出答案。
“据银行估算,目前天下货币流通总理大约为十八亿元。其中银元、银锭、铜钱以及银元券相加而得,新铸银元及辅币三亿元,银锭大约十亿元,制钱一亿元,银元券四亿。”
刘钧摇了摇头,十八亿的货币流通总量,严重不足。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钱紧,那对商品发展伤害是很大的。
在后世之时,国内的货币流通量能达到几万亿之多。
好在现在朝廷还有银元券,要不然,光凭着银两和铜钱,根本支撑不住现在的经济发展。
如今朝廷发行的这些银元券,并不是简单的印出来然后就能当钱花。实际上,这些银元券是银行吸收存款后,将银子存入银库中,然后兑换出相应的银元券,再拿出去放贷。
那些银库里的存款银子,和放出去的贷款银元券,是不能有太大的相差的,毕竟,那些做为准备金的银子,其实是储户的银子。而储户随时可能来取出银子,甚至其它的百姓也可能会拿着银元券来兑换银子,一旦银元券超发。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说到底,想印钞,还是得有准备金。如果朝廷自己没有钱,就胡乱印钞,那后果就相当严重。现在朝廷因为有比较庞大的税收,做为印钞的准备金。倒是能稳住银元券的信用。
银元券流通出去,再通过税收收回来。
“还要加大一些吸收白银入库的力度,铸造更多的银币流通,朝廷得掌握更多的白银。得让百姓把银子都拿出来流通。”
白银就是银元券的准备金,没有白银做准备金,银元券就是无法支付没有信用的废纸,一旦银元券信用破产,那打击才是真正的巨大的。现在朝廷发行了四亿银元券,已经很多了。
再多发行。就会有些危险了。
可说到底,现在大汉的货币,还是以银本位为主,兼有铜钱的银铜复合体系,银元券,不过是能兑换银元的凭证,而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
“陛下,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辅币目前有些混乱,银币有角有分。可铜钱却只有一种,一枚铜元相当于半分银元,价值较高,难以支付小额交易。百姓平常交易中,只能使用各种旧式铜制钱,十分不便。”
一枚铜元当半分银子。而半分银子,可以买一斤上好大米,买好多个馒头。如果百姓喝碗豆浆买个馒头,那就会出现不好支付的情况。总不能把一块铜元剪开来用,因此到现在。百姓只得纷纷又用上了各式旧制钱。
许多不法奸商,趁机又开始制造假劣铜钱,这既不便于百姓生活交易,也不利于国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